驅車從曲靖市沾益德澤鄉小米嘎出發,沿著德小公路走,道路立即變窄了許多,途經米支嘎、靈神廟、二道石坎,直至鄉鎮,近10公里的車程,沿線要么是臨崖,要么是陡坡,要么是急彎。往車外望去,道路通往哪里,“生命防護工程”就跟進到哪里;安全防護欄、標識標牌等較為齊全,臨崖、急彎處除了原有的防護墩,還加裝了防護欄。
這是一段位于曲靖市沾益區德澤鄉極具特點的山區公路——德小公路。由于德澤鄉的區位優勢,相鄰幾個鄉鎮的群眾會選擇到德澤趕集,而這一段路也成為米支嘎、炭山、小米嘎、小柳樹等6個村委會上萬名群眾出行的必經路段。經過當地公安機關長年累月的扎實工作,這段路已經連續多年未發生亡人交通事故。
10公里路99道彎
“相較于城市,山區(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更加復雜,就以下海子這一段路來說,有時候不注意觀察凸面鏡,車速過快,彎道又急,看不見往來車輛,結果就發生了碰撞;有時候遇到大雨山體滑坡,泥土不及時清理,周圍也沒有警戒標識,司機一不注意,車輛打滑,就容易側翻……”德澤派出所所長角攀叢說。
德小公路存在坡陡、彎急和路面狹窄等道路特點,該路段共有99道彎,路崖最深處有百余米,屬德澤鄉乃至曲靖市較為危險的道路之一。
氣候惡劣和疏松的地質條件也是影響這條路正常通行的一個重要因素。“冬季易結冰,雨季易滑坡”的特點也讓派出所的道路交通隱患排查“密”了起來,限制通行、拉彩旗等也成為民警的常見工作措施。“從米支嘎勸導站到二道石坎這段路,在冬季發生霜凍路面結冰是很常見的,一旦遇到天氣惡劣,我們就會通知勸導員,及時將欄桿鎖死,派出所聯合其他部門,共同鏟冰除雪,恢復交通,在保證通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服務群眾,就今年來說,在年初的時候,采取限制通行措施2次,拋灑融雪劑約2噸。”角攀叢說。
據了解,三年來,德澤派出所在該路段排查整改道路隱患25處,推動增設和修復防護欄3000多米。
山梁子上的“攔車人”
早些年,德小公路下海子路段發生了一起影響較大的交通事故,當地痛定思痛,創新推出交通安全勸導制度,在米支嘎設立勸導站,設置專職勸導員,通過發動群眾,共同營造安全的交通環境。從勸導站設立至今,累計勸導各類通行車輛達15萬余輛次,這段山路連續17年未發生亡人交通事故。
最初的勸導站就是“一人一桿”,一根長度約4米的鐵欄桿,綁著兩塊石磚的粗鐵管,比起城里的自動感應欄桿來顯得樸實簡陋,支撐欄桿的是一根較粗的鐵管,另一頭用鐵鏈子綁著兩塊石磚,用來固定欄桿,欄桿兩邊貼上非??谡Z化的交通安全標語。如今為了更好發揮群防群治作用,勸導站也進行了“優化升級”,新建了辦公室、監控、太陽板路燈。
安全管理,關鍵在人。今年50歲的薛國坤,已經“扎”在這里17年了。薛國坤就是米支嘎的村民,17年前發生了那起事故后,當地政府就叫他來臨時負責一下這里的交通安全宣傳工作,之后從“臨時幫忙”變成了十幾年如一日的“事業”。據薛國坤介紹,勸導站日均勸導車輛60余輛次,遇到節假日、街天勸導車輛成倍增長。
“老張,又來找你老表坐會?這個路況你也清楚,喝了酒千萬不能開車。”在勸導站,薛國坤熱情地和一位經常往來米支嘎走親串門的張姓司機打著招呼,叮囑對方不能酒駕。
面對不同的時間節點、對象,勸導的重點也不一樣。遇到學生上放學高峰時段,勸導的重點在違法載人、超員,遇到婚喪嫁娶,誰家有個紅白喜事,勸導重點在酒駕,遇到街天等民俗活動時段,勸導重點則轉為超載、農用貨車違法載人等。
“都是鄰里鄉親,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這是積德行善的好事,一個月還能還有收入”薛國坤說。
“老薛工作扎實,人本分,吃得了苦,也耐得住寂寞。”副所長鄧紅燕說。
勸導員畢竟不是執法者,群眾不服怎么辦?“以前有些群眾認為我們是故意挑事,對我們置之不理,甚至會惡語相向。如今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及時向派出所報告,他們都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或者在下方路上檢查處理。”薛國坤說,村民有不合規行為,大多是以勸導為主,一次不聽勸兩次,附近都是熟人,遇到臉皮薄的當事人,多勸幾次自己都會覺得不好意思。
“前些年,村民用農用貨車拉東西到鄉鎮上賣,遇到同村趕集的村民,想著順路帶一帶,但是他們知道這里有個勸導站,會提前下車,過了勸導站再上車,老薛知道這個事后,那段時間主動給自己‘加班’,見到涉事司機就勸,說到司機都不好意思了,承諾不再隨意載人后老薛才‘放過’他。”村民胡開真說。
經常從這條路經過的司機老李說:“一開始我們還不習慣,每次都要停車檢查,覺得太麻煩,后來時間長了,大家的安全意識也提高了,交通事故也少了,是個好事情。”
愛“找茬”的警察
摩托車是最受德小公路沿線居民歡迎的交通工具,哪家買了輛新車,哪家的車子達到報廢還舍不得報廢,哪家的車子有什么小毛病,在周邊幾個村子,這些“秘密”都藏不住。在日常的工作中,勸導員發揮“本地人”優勢,及時收集車輛信息,對于“帶病上路”的車輛,在盡力勸阻的同時,將車輛信息及時反饋給民警及時查處。
“車輛修理一定要達到檢審標準,達不到標準的,一律不予檢審通過。”在德小公路靈神廟附近,派出所副所長鄧紅燕正對著電話那頭一家修理店的負責人說。為方便群眾辦理車駕管業務,派出所在小米嘎一家修理店設了一個點,村民需要辦理摩托車檢審業務前,可以將車子開到村里的這家修理點,對車輛進行安全“體檢”。“體檢”合格后,村民將檢審材料送到勸導站轉交給民警,待辦理結束后,民警上山開展工作時一并帶到勸導站,發放給村民。
路面有防護,群眾意識有提升,車輛狀況好,出行才能安全。“許多群眾覺得我們嚴厲,在車輛檢審方面很嚴格,有些‘小毛病’抓著不放,有點刁難人的感覺,但如果不盯著‘小毛病’,一旦出現大事故,說什么都晚了,更何況是這一段處于下坡、彎道又多又急的路段,車輛使用壽命、零件磨損程度是遠超平坦路面的,所以盡管群眾可能不高興,為了安全,我就是要嚴格。”分管交管工作的副所長鄧紅燕說。
嚴是一把尺子,也是一種生命“防護欄”。正如鄧紅燕說的那樣,如果不“挑刺”,等刺扎到人時就晚了。我們在享受村村通帶來的交通出行便利時,也要路路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亦是如此,只有盯緊每一處細節,抓好每一處環節,才能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