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普法強基補短板專項行動取得實效,擴大普法覆蓋面,德宏州司法局立足崗位職責,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堅持“四抓四促”推動普法強基補短板專項行動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努力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抓“關鍵群體”促法治素養提升
聚焦領導干部法治素養提升,將組織舉辦年度“八五”普法骨干培訓暨普法強基補短板專項培訓等列入全州2023年干部教育培訓內容。
聚焦青少年法治素養提升,圍繞“涉青少年犯罪”問題短板,充分調動婦聯、關工委等組織積極性,發揮法治副校長隊伍力量和“犀鳥家園”等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作用,以“三八”國際婦女節、“開學第一課”等活動為契機,積極開展普法強基——送法進校園系列宣傳活動,系緊系牢青少年群體“法治第一??圩?rdquo;。
聚焦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兩類人員”,積極推行“監管+普法”“服務+普法”工作模式,將法治宣傳教育融入入矯、解矯宣告、集中教育、見面個別談話、實地查訪等各環節,融入報到、首次談話、入戶走訪全過程,教育引導“兩類人員”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聚焦邊境地區群眾法治素養提升,聯合德宏邊境管理支隊結合德宏實際印發《2023年貫徹落實在邊境地區深入開展普法強基補短板暨“法治宣傳固邊防”活動十條措施實施方案》(德邊管〔2023〕37號文件),對“法治宣傳固邊防”活動促專項普法行動作出具體安排。
抓“關鍵隊伍”促引領作用發揮
發揮“八五”普法講師團“專家”作用,在收集整理講師團成員各類型法治宣講課件供專普辦以外,組織召開“八五”普法講師團成員工作座談會,對成員的職責任務特別是如何發揮專長優勢促推專項普法行動方面作出要求,并針對9類重點對象不同法治需求,將對應主題的法治課件制作、宣講資料匯編任務壓實到個人,充實專項普法行動法治資源。
發揮“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作用,努力實現重點地區和重點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落實村(居)法律顧問“五個一批”任務,在為村(社區)提供法律咨詢、參與人民調解、開展法治宣講等過程中普法,著力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增強專項普法行動的針對性。
發揮村(社區)“法律明白人”為重點的基層法治人才隊伍作用,加大培養力度,結合“萬民黨員進黨校”活動,按照《關于在普法強基補短板專項行動中進一步加強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的通知》要求,積極籌備州級示范培訓,并督促各縣(市)采取集中輪訓和常態化培訓的方式,對村(社區)“法律明白人”“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基層人民調解員、村(社)干部等基層普法骨干隊伍進行法治培訓,教育引導其參與到基層矛盾糾紛調解、法律服務引導、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創建等活動中,建立建強群眾身邊“帶不走”的基層普法隊伍。
抓“關鍵手段”促工作質效提升
用好“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在德宏團結報開設普法專欄,按月要求有關普法單位立足重要普法時點和普法重點內容以典型案例釋法、法律法規問答等形式提供法治類宣傳稿件,加大專項普法行動宣傳報道。
各縣(市)司法局快速行動,統一宣傳橫幅格式,以村(社區)為單位共制作張貼宣傳標語500余條。用好“雙語”普法手段形式,將專項普法宣傳標語翻譯成傣語、景頗語、載瓦語多種民族語言,編排“雙語”專項普法行動海報、錄制“雙語”普法小故事音頻等,加大專項普法行動普法產品供給力度,進一步豐富“德宏法治宣傳產品資源庫”內容。
用好法治文化陣地,打造別具特色的“法治墻”“法治走廊”“法治文化廣場”,從夯實載體、拓寬渠道、注重需求等多方面著手,讓墻壁“說話”、讓走廊“教學”,實現了群眾在休閑娛樂的同時能夠隨時隨地學法。
抓“關鍵環節”促群眾訴求解決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專項普法行動中明確的瑣事口角、婚戀家庭、鄰里關系、經濟糾紛、山林土地糾紛、勞資糾紛等矛盾糾紛案件作為排查重點,“調解+普法”,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中“面對面”普法,實現矛盾調解普法率100%。
便捷基層公共法律服務“末梢”,暢通婦女、未成年人等人員的法律援助維權“綠色通道”,“服務+普法”,在提供法律援助中“點對點”宣講有關法律知識。